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是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上一句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堪称描写西湖景色的“天花板”,前一句写晴天湖面的波光粼粼,后一句绘雨中山色的朦胧诗意,一晴一雨,对比中尽显西湖的千面魅力。
2、 苏轼写这首诗时,正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杭州。但他没有沉溺于失意,反而在自然中找到了治愈的力量,晴天时泛舟湖上,看阳光洒落水面;雨天则静观远山,雾气缭绕如水墨画,这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让寻常风景变得充满哲理。
3、“空蒙”二字用得极妙!它不是简单的“模糊”,而是融合了雨的湿润、山的青黛、雾的轻盈,仿佛给景色蒙上了一层纱,后人评价:“读此句如见江南烟雨,呼吸间皆是湿润草木香。”这种画面感,正是苏轼文字功力的体现。
4、 这两句诗对现代人也有启发:生活不会永远阳光灿烂,也不会一直阴雨连绵,就像西湖的晴雨各有韵味,顺境时享受“水光潋滟”,逆境时也能发现“山色空蒙”的别样美感,苏轼用诗句告诉我们:真正的豁达,是学会欣赏每一种天气。
相关问题解答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哪个诗人写的?
这是苏轼(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里的名句!老苏夸西湖呢,晴天水波荡漾美,雨天山雾朦胧更绝,简直把西湖写活了~
2、“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上一句是什么?
上一句是“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两句是对仗的,前句写晴天的湖光,后句写雨天的山色,合起来就是苏轼眼里西湖的“全能颜值”。
3、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对比!把晴天的湖水比作闪亮的绸缎(潋滟),雨天的山比作水墨画(空蒙),一晴一雨反差萌,但苏轼都说“好”和“奇”,夸得雨露均沾!
4、为什么苏轼觉得下雨的西湖也好看?
可能因为老苏是个“氛围感控”!晴天是直给的美,雨天像加了柔光滤镜——远山雾气缭绕,若隐若现,有种含蓄的东方美,难怪他说“淡妆浓抹总相宜”(后两句彩蛋)。
本文来自作者[雨槐]投稿,不代表盟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ian365.cn/yule/202504-48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盟汇号的签约作者“雨槐”
本文概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是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文章不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是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上一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