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境界要多高才能成为圣人有完美的人吗
从思想境界上说要多高才能成为圣人,这比较虚,不如从具体人和事上说。比如说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他建立的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仁就是爱人。为实行仁,孔子在两方面做了努力:
一是帮助天下的大多数人。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仁政治下的百姓就会比较幸福。为了这个主张,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传仁的学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他看到处于暴政下的民众的处境太苦了。
二是对自身的要求严格。孔子本人做事都是先考虑别人,后考虑自己。比如,学生公冶长当时正在坐牢。孔子认为虽然坐牢但他没有罪,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另一个学生南容,孔子认为他在国家政治清明时不会被废弃不用,国家政治黑暗时能够免遭刑罚。所以就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他了。
若说思想境界,用毛泽东的一句话可以这样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首先要做到的,但做到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愿望和能力帮助天下更多的人。只做到前者,肯定是一个好人,一个高尚的人,但距离圣人还差得远。
圣人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
二、努力提高道德修养,有过必改。孔子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孔子认为别人发现了自己的过失指出来,是自己的一种幸运。这句话可概括为闻过则喜。
三、努力追求学问。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在世时就有人说他是文武全才。
四、不承认自己是圣人。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孔子在世时,已有人称其为圣人,但孔子表示自己不敢当。自己认为自己是圣人的,一般都是大奸大恶之人。
圣人的境界不容易达到,但可以成为一个努力的目标。
至于说到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完人,这从这句成语就可得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若把没有一丝一毫的缺点做为完人的标准,那肯定没有。再说,人们在观察客观对象时所站立场和角度有所不同,对同一个人物或同一个事物观察所得的结论也会迥然有异,很难得出一个一致的结论。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还一直有人在骂呢。
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1、保持好奇心,像孩子一样追问
想有思想,先别急着当“懂王”,遇到事情多问“为什么”,比如看到地铁早高峰人多,别只吐槽,想想背后的城市规划、人口流动。好奇心是思想的起点,别让大脑习惯性偷懒,把“关我啥事”换成“这事儿有点意思”。
2、把信息当食材,别吃“快餐”
刷10条短视频不如啃1篇深度报道。主动筛选信息源,关注不同立场的观点,看到热搜别光吃瓜,试着拆解事件里的利益链、人性逻辑,就像吃鱼得挑刺,思考也得扒开表层看本质。
3、建立“思维折叠术”
遇到问题别直线思考,试试“折叠”角度:
时间折叠:这事放5年后还重要吗?
角色折叠:如果我是对方/老板/对手会怎么想?
领域折叠:能用历史规律解释科技趋势吗?
跨维度联想能让普通事变得立体,就像用乐高拼飞船。
4、把脑子里的浆糊倒出来
有想法立刻记,用手机备忘录也行。写作是最狠的思考加速器,写着写着会发现逻辑漏洞,没时间写?对着镜子说五分钟,保证你立马看清自己到底是真明白还是装懂。
5、定期给大脑“换水”
总在同类圈子混,思维会变成死水潭。主动找“不舒服”:理科生读哲学,社恐参加辩论赛,追星女孩研究数据爬虫,陌生领域就像橡皮擦,能擦掉思维里的固定边框。
(字数统计:346字)
相关问题解答
根据你的需求,我结合搜索到的资料和个人理解,用轻松口语化的第一人称写了几个问答,希望能帮到你:
1. 思想境界得多高才能算“圣人”?难道真有完美的人吗?
我查了资料才发现,“圣人”其实没统一标准!孔子说“圣与仁,吾岂敢”,连他自己都不认这头衔,王阳明认为“人人心中有仲尼”,关键在“致良知”——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活出本心的光明磊落。
我的理解:圣人更像一种动态状态,比如特蕾莎修女一辈子服务穷人,但她自己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完美的人不存在,但不断突破自我局限的人,可能更接近“圣”的境界。
2. 普通人怎么才能变成有思想的人?总觉得自己很肤浅…
我特意翻了几本哲学书,发现关键就三点:
多问“为什么”:像小孩一样对常识保持怀疑,为什么钱能买东西?”
和死人聊天:读柏拉图、庄子这些人的书,直接偷师顶级智慧;
输出倒逼输入:我最近尝试写日记,把碎片想法系统化,居然发现了很多逻辑漏洞。
举个栗子:昨天看到“外卖员被困系统”的新闻,我不止于骂平台,还去查了“算法伦理”,这就是思考的进阶~
3. 现在信息爆炸,怎么避免被带偏成为“乌合之众”?
哈!这个问题我踩过坑!后来总结出防洗脑三件套:
①查户口:看到观点先看作者背景,比如某专家如果常年给保健品站台,他的话就得打折;
②唱反调:主动找对立观点,比如有人说“躺平最香”,我就去搜“为什么北欧人躺平还幸福”;
③等三天:特别煽动情绪的内容,放三天再决定信不信,往往发现反转(亲测有效!)
4. 思想深刻的人会快乐吗?感觉哲学家都挺抑郁的…
哎呦这真是误解!苏格拉底边喝毒酒边和朋友聊灵魂,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我的观察:深刻≠苦大仇深,而是像《心灵奇旅》里说的——能为一披萨、一片落叶感动,同时清醒地活着,就像王尔德金句:“我们都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需要调整风格或补充角度可以随时喊我~ (顺便安利《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对“如何活得通透”讲得超直白!)
本文来自作者[笑松]投稿,不代表盟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ian365.cn/wiki/202504-12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盟汇号的签约作者“笑松”
本文概览:思想境界要多高才能成为圣人有完美的人吗从思想境界上说要多高才能成为圣人,这比较虚,不如从具体人和事上说。比如说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他建立的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仁就是爱人。为实行仁...
文章不错《思想境界要多高才能成为圣人有完美的人吗 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内容很有帮助